2025.09.30
長時間盯著螢幕,眼睛乾澀、痠痛與視線模糊成為日常?以下內容保留研發部專業觀點,並以易懂結構,帶你一步一步降低「電腦視覺症候群(CVS)」帶來的不適。
在數位時代,許多上班族每天在螢幕前度過 8 小時以上的工作時間,眼睛一整天幾乎沒有休息過,乾澀、痠痛、模糊、甚至頭痛,成了很多上班族的日常小困擾。其實,這些症狀很可能和「電腦視覺症候群」有關。也因疫情時期遠距工作、線上學習,問題更是加劇。那麼這些不適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呢?作為上班族的我們,能採取哪些行動來減輕負擔、守護眼睛?
電腦視覺症候群又稱「數位視覺疲勞」,是因長時間使用電腦、手機、平板等數位設備而出現的複合症狀。它不僅影響眼睛本身,例如乾澀、灼熱、紅眼、視力模糊,也常伴隨頭痛、注意力下降,甚至肩頸痠痛等全身不適。研究顯示,無論是學生、遠距工作者,還是一般上班族,CVS 盛行率都偏高,已成為數位時代普遍存在的健康議題。
「20-20-20 法則」是美國視光學專家 Jeffrey Anshel 博士在 1990 年代提出的,用來對抗長時間使用數位螢幕造成眼睛乾澀、痠痛與頭痛等症狀。後來更獲得美國眼科學會與視光學會的推薦,成為全球廣泛流行的護眼習慣。核心做法很簡單:每 20 分鐘,將視線移向 20 英尺(約 6 公尺)外的物體,至少 20 秒,讓眼睛肌肉放鬆,減輕視覺疲勞。
螢幕與環境設定對眼睛舒適度影響很大。建議避免螢幕閃爍,降低過高的亮度與對比度,並選用高解析度、品質良好的顯示器。同時要注意周圍光線布局,避免強光直射或反光,並讓室內亮度與螢幕接近,最好搭配柔和的間接光源,而非刺眼頂燈。此外,可依需求開啟護眼模式或濾藍光功能,進一步減少視覺壓力。
長時間在電腦前工作時,正確的姿勢能大幅減少眼睛與身體的負擔。螢幕應放置在眼睛水平線或略低的位置,距離保持 50–70 公分最為合適。桌椅高度調整讓雙腳平放、背部有支撐,避免頭頸長時間前傾。除此之外,應養成定時起身活動與伸展的習慣,放鬆肩頸與背部肌肉,避免長時間固定姿勢造成額外壓力。
近視、散光或老花若沒有及時處理,眼睛就必須持續「補償」來維持清晰,長久下來更容易造成過度用力與不適。因此,定期視力檢查非常重要,及早發現問題並配戴合適度數的眼鏡或隱形眼鏡,能有效減輕用眼壓力,提升整體視覺舒適度。
除了外在調整,從飲食或營養補充著手也是保護眼睛的重要一環。黃斑部特別需要葉黃素與玉米黃素來過濾光線,維持視覺敏銳度;花青素能促進眼部微血管循環;蝦紅素則以強效抗氧化力,幫助眼睛對抗長時間螢幕使用所帶來的自由基壓力;而 Omega-3 脂肪酸則被證實能改善乾眼症狀。若日常飲食蔬果不足,上班族可透過合適的保健食品補充,為視力健康提供更完整的支持。
千里明嚴選多重護眼營養素:包含 金盞花萃取(葉黃素、玉米黃素),為黃斑部提供光線過濾與抗氧化防護;山桑子萃取物(花青素),幫助促進眼部微血管循環,減少長時間盯螢幕造成的疲勞與乾澀;蝦紅素具備強效抗氧化力,能協助眼睛對抗自由基壓力;同時搭配魚油中的 Omega-3 脂肪酸,它可以穩定淚膜、減少乾眼症狀、降低發炎反應。多重營養素相互作用,從黃斑部到眼表(ocular surface)全面照護,幫助維持視覺敏銳度與清晰舒適感。不論是追劇、加班還是長時間上課,千里明都能成為靈魂之窗的最佳守護。
點擊連結,了解更多資訊 千里明
參考文獻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