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.05.07

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,卻變成「馬桶之旅」?預防旅行者腹瀉必知!

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,卻變成「馬桶之旅」?預防旅行者腹瀉必知!

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,卻變成「馬桶之旅」?預防旅遊腹瀉必知!

旅行的樂趣不只是探索風景與文化,美食體驗也是許多人最期待的行程亮點。但這些看似誘人的在地美食,背後可能藏著一項不請自來的「紀念品」——旅行者腹瀉!根據研究,出國旅遊時約有30%至70%的人可能會中標,最常見原因是細菌(如大腸桿菌)或病毒,它們可能藏在未煮熟的食物、自來水,甚至一顆看似無害的冰塊裡。雖然多數腹瀉會在幾天內自癒,但對於行程緊湊或身體虛弱的旅人,一場突如其來的腹瀉就足以毀掉整趟旅程。

為什麼出國旅行時特別容易拉肚子?

旅行者腹瀉是最常見的旅遊腸胃問題之一。尤其當你前往當地水質、食物保存或環境衛生條件不如家鄉的地區時,腸胃往往難以適應當地的細菌、病毒或寄生蟲,就可能引發急性腹瀉。像是南亞、非洲、拉丁美洲等熱帶地區,由於氣候潮濕、食物保存不易,再加上飲用水潔淨度不足,都會讓腸胃道感染風險大增。

怎麼判斷自己是不是得了旅行者腹瀉?

旅行者腹瀉的症狀多半較輕微,通常在感染後6至24小時內出現。如果是腸道寄生蟲引起,症狀可能要等1到3週才會發作,有些人甚至可能回國後才開始不適。

常見症狀包含:

  • 一天內出現三次以上稀便
  • 排便頻繁且急促
  • 腹部絞痛或痙攣
  • 噁心、嘔吐
  • 有時會合併發燒

⚠ 若症狀嚴重、超過數天未改善,或出現血便、持續高燒等情況,請務必儘速就醫。

旅行者腹瀉會傳染嗎?

答案是:會!旅行者腹瀉具有一定傳染性。引發腹瀉的細菌可能存在於感染者的糞便或嘔吐物中,並透過微小的殘留附著在物體表面。例如:若如廁後未徹底洗手,就去觸碰了浴室檯面,之後其他人若也沒洗手接觸食物或口鼻,就可能將細菌帶入消化道,引發感染。

旅行途中如何預防與應對腹瀉?

✅ 預防:外出吃喝這樣做

  • 飲水要過濾:只喝封口完好的瓶裝水,避免含冰塊的飲品,因冰塊多半使用未經消毒的自來水。
  • 慎選食物:避免食用生食海鮮、生菜沙拉或路邊攤小吃。優先選擇現煮、熱騰騰的餐點。
  • 勤洗手:吃東西前、如廁後務必用肥皂徹底洗手,若無法洗手,請使用含酒精乾洗手液

✅ 萬一感染了,這樣自救

  • 補水最重要:輕微腹瀉時,應積極補充水分與電解質,可喝電解水、補充液或自製淡鹽水。
  • 飲食要清淡:吃易消化、低油脂的食物,避免乳製品與辛辣物。
  • 適當使用止瀉藥:若腹瀉嚴重影響行程,可依醫師指示服用止瀉藥(如洛哌丁胺),但若伴隨發燒或血便應避免使用。
  • 及早就醫:若有持續性腹瀉、高燒、脫水或血便等症狀,應立即就醫。

出發前的防線:益生菌有用嗎?

近年不少人出國前會補充益生菌來強化腸胃道防護。像是 Lactobacillus rhamnosus GG 與 Saccharomyces boulardii 被多項研究證實,對減少旅行者腹瀉發生率可能有幫助。益生菌能透過競爭性抑制壞菌、調節腸道免疫等機制發揮防護作用。

舉例來說,菌寶貝-寶貝菌多多益生菌就含有 Lactobacillus rhamnosus GG  菌株,搭配比菲德氏菌酵母益生菌等多元配方,支持腸道菌叢平衡,守護旅行中的腸道健康。但要提醒的是,益生菌多被視為輔助型防線,良好的飲食習慣與勤洗手才是關鍵!

參考資料

  1. CDC: Travelers' Diarrhea
  2. Cleveland Clinic: Travelers' Diarrhea
  3. Bae, J. M. (2018). Prophylactic efficacy of probiotics on travelers' diarrhea: an adaptive meta-analysis of RCTs. Epidemiol Health. 40:e2018043.

聯絡我們

若您是品牌商、網紅、企業主、創業者、我們將可從原料到不同劑型,無論是 OEM、ODM 到 IDM(整合研發一條龍服務),拜寧騰能生技能為您打造獨特且有效的益生菌產品。

📧 歡迎來信洽詢:service@bio-nin.com
📞 來電洽詢:03-9289948 #2201 業務部

Top